百书楼 > 重生出嫁当天!换亲后姐姐杀疯了 > 第74章 前世的冤家

第74章 前世的冤家


接到李菁岚回帖后的第二天,李凤娴来访。

  见到李菁岚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用什么办法把张举人扳倒的?”

  李凤娴带来的嬷嬷急忙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

  “我们主母听大奶奶说您喜欢吃鸭舌,特意找人漕的鸭舌。”

  李菁岚笑了。

  爱吃鸭舌的是李凤娴。

  应该是李凤娴根本不知道她喜欢吃什么,胡乱和夏母说的。

  李菁岚笑着接过来:“劳夏伯母费心。”

  “以后只管和我们主母说,家里还有的。”嬷嬷说了这话后咳了一声。

  李凤娴这才不情不愿的打招呼,话里又是嫉妒又是烦躁。

  “好姐姐,我看你现在的日子过得舒服多了。”

  “陆张氏被你赶出去,家里你当家,男人又不在身边,可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听了这话,嬷嬷好悬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吐血身亡。

  忙补救:“我们大奶奶的意思是,您把家管的特别好。”

  说完,嬷嬷瞪了李凤娴一眼。

  然后,嬷嬷笑着道:“我们大奶奶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在家里时常念叨着想见您。”

  李菁岚微微一笑:“她的脾气我知道,我没放在心上。”

  “您这样宽宏大度,奴婢真是汗颜。”嬷嬷说着,拿出一张地契。

  “我们大奶奶不仅时常惦记您,还惦记在家里的赵姨娘。向我们主母求了好几次,说想给赵姨娘一个铺子。”

  李菁岚看了一眼李凤娴。

  说实话有点羡慕。

  前世她嫁到夏家时,只有八个空嫁妆箱子。

  夏母检查完她的嫁妆后,脸色就变了。

  四五年后,她才入了夏母的眼。

  而这一世。

  夏母为了替李凤娴作脸面,竟拿铺子送人。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但这个铺子她不能要。

  赵姨娘在家里的日子她很清楚。

  给银子也只敢给一两半两的,就是怕李吴氏知道姨娘日子好了搓磨赵姨娘。

  如果让李吴氏知道李凤娴给赵姨娘铺子却没给她。

  李吴氏估计要把所有的气都撒到赵姨娘头上。

  再说她已经给赵姨娘在置办养老产业。

  将来找个合理的机会送过去就是。

  没必要因为这个铺子让赵姨娘现在的日子难熬。

  等陆伯舟中了举再被朝廷认回去,赵姨娘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李菁岚笑着把地契推回去:“感谢夏伯母好意,但这铺子我不能收。”

  看到铺子的地契,李凤娴也是眼睛直了。

  婆婆竟然给李菁岚铺子?

  可恶的是,李菁岚还不要?

  李凤娴酸酸的出声:“赵姨娘在家过得是什么日子,你不是不知道。给她铺子你都不收,可见你也不是什么孝顺的。”

  这一句话,差点又把嬷嬷给气得背过气去。

  赵姨娘的日子过得不好,那不是你娘李吴氏造成的吗?

  没见过这么拆自己亲妈台的女儿。

  李凤娴在夏家还知道分寸,怎么在李菁岚这里就变了一个人似的?

  说话不仅尖酸刻薄,而且还毫无道理?

  嬷嬷有点心力交瘁。

  打算回去就装病,她可不想再跟着李凤娴丢人了。

  回去后,夏母听完嬷嬷的描述,也觉得无力。

  罢了。

  李凤娴立不起来,就待在家里生孩子吧。

  只要夏吉芳能和陆伯舟处好关系就行。

  这时。

  陆伯舟把陆宣德接回了家。

  陆宣德一回到家,听到家里用一千两和两间铺子把他换出来。

  气得目眦欲裂:“一千两?你们就不想想一千两银子有多难挣。”

  房氏把她去了两次忘居县都没能见到陆宣德的事情说了说。

  陆宣德更是气急:“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我本来就没参与科举陷害的事情,早晚也是会出来的。”

  “把钱白给李菁岚?脑子是怎么长的?”

  房氏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不敢。

  陆宣德恨恨地瞪了一眼房氏,转头看向陆家大院的方向。

  李菁岚的手脚很快,前脚接了店铺后脚就把大掌柜包括小伙计全给遣散了。

  门锁不仅换了,还通知了京城的商会。

  他纵是想抢回来,一时半会也没这个能力。

  儿子还在牢里呢。

  他得想法子捞儿子。

  想了一会,陆宣德敛下眉眼。

  且先忍下这口气。

  报仇的日子在后头呢。

  ……

  芒种到了。

  京城附近进入了夏收季节。

  麦收后,还要忙着种大豆。

  大豆收获后这块地进入为期一年的休田季节。

  陆家一共两百亩地。

  实际上每年只耕种一百多亩。

  今年的收成也是极低。

  大部分都是一石或者一石半,也就是一百多斤。

  高的才两石。

  “这收成,实在是太低了。”李菁岚心里叹息。

  麦收完毕后,她把每年都能保持在两石收成的佃户叫到家里说话。

  佃户姓杨,名叫老实。

  佃户杨老实听完李菁岚的话,呆了好大一会,“让我把种地的诀窍教给别的佃户?”

  这种地哪有诀窍?

  不就是人勤快一点,别怕吃苦。

  别人四更起,他两更就在田里忙碌着捉虫子。

  一年到头在田里不眠不休的辛勤劳动着,才能维持着两石的收成。

  李菁岚说道,“你每教一个月,我每个月给你一百文钱。”

  别人不知道,李菁岚却是知道的。

  种地是有诀窍的。

  有的老农攥把土就知道这块地今年能打多少粮食。

  农民的蘑菇不出菌丝,农科院的专家看一眼能解决问题。

  一个是实践出硬道理。

  一个是科学出真道理。

  听到每教一个月,就给一百文钱,杨老实心动了。

  “我愿意教,只不过这种地真没啥诀窍。”杨老实说道。

  “识字吗?”李菁岚又问他。

  杨老实摇头。

  现在的农民九成九都不识字。

  若这个时候李菁岚说办个学堂免费让农民们来识字,估计就连农民都会笑话她。

  至于化肥就别想了。

  工业产物,是现在的农耕社会做不出来的。

  她穿越之前,国家直到六十年代才进口化肥。

  有了化肥和良种育选,粮食产量才高起来。

  仅靠着两部农书和几个老农民的经验,粮食产量根本无法达到上千斤。

  李菁岚只希望每亩能达到三石的产量就可以了。

  思忖了一下说道:“你现在种的二十亩地依旧由你种着,另拨一头牛给你。选用最好的良种,按时施肥,按照你认为最好的办法种田。”

  “其中十亩地不休田,连年种植,这十亩地研究一下用什么肥料才能提高粮食产量。”

  “在此期间,我会找个老童生把两本农书念给你听,然后把你听到的农书再结合你自己的种地经验教给其他佃户。”

  “老童生请来后,你送两个孙子过来服侍吧。如果他们想学,老童生也可以教他们识字。”

  杨老实的眼睛亮了。

  娘啊!

  侍候读书人?

  还教他孙子识字?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美事!

  “谢谢大娘子体恤小人。”杨老实感激涕零。

  “去吧,好好种地。”李菁岚笑着让杨老实出去。

  杨老实出去后,胡子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溪水村的村民们听完杨老实的话,都震惊了。

  “请个老童生给杨老实念书,还给他每月一百文?娘呀,我咋就没轮上这么好的事?”

  “杨老实种地是咱们溪水村最好的,也怪不得大娘子看重他。”

  原来种地种的好能挣钱?

  大家都摩拳擦掌的准备来年大干一番。

  说不定明年我搞个两石半的收成把杨老实比下去,大娘子就该看重我了。

  对于李菁岚这种拿钱白送给佃户的行为,陆宣德极为不齿。

  佃户们没种好田,用棍子教育一顿明年自然就能种好田了。

  给钱?

  真是钱多了烧的。

  转念又一想。

  李菁岚每花的一两银子都是他挣出来的。

  陆宣德恨得牙根直痒。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591347/1111105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