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最新文章 > 第158章 也就邺城值得一抢

第158章 也就邺城值得一抢


“某与刘渊相识,此人与成都王司马颖厚交多年,若邺城军今后没有大败,刘渊必定依附司马颖。”

    从众多义军军吏中站起身,王弥端着木碗走到大将军案前,盘腿一坐后开始发表高论。

    “建兴、义宁两郡山地颇多,丁口又少,刘渊此去无非号召南匈奴之壮丁组建私兵部曲,进而裹挟民壮攻占两郡各县。依某之见,刘渊诚不足为虑。”

    上党两郡战争潜力确实远不如周围的太原郡、平阳郡、河内郡,两郡加起来,能拉出来的兵卒也就五六千。

    当然,要是不考虑种地之事,将身体利落的民夫都抓到军中,建兴义宁两郡十四县确实能爆出好几万壮丁来,但刘渊还没着急到那种程度,他只需要组建一支能守住各城的军队,然后等着晋廷给他册封就行。

    就并州这堆乱摊子,无论在洛阳大战中胜出的是哪个司马藩王,都要联合关内的河间王司马颙,进攻平阳郡的义军,身处上党地区的刘渊也算是晋廷的一股助力。

    “王弥,你对司马颙了解多深?”

    太原郡北面便是拓跋鲜卑的西部,此前太原在晋廷手上时,与鲜卑、羌胡等部是十天一小打、三十天一大打,胡汉矛盾异常尖锐。

    为了及时回援井陉关,李昊只来得及攻下了晋阳城,尚有几个县城没有管,义军在晋阳城的兵力也不足,无力扩大战果。

    所以李大将军还必须再去太原盆地一趟,到时候得根据局势决断是北上打拓跋鲜卑、还是南下和司马颙的长安军大打一场。

    快速将嘴里的麦饭咽下去后,王弥答道:“司马颙瞻前顾后,贪心又重,自身又是旁系藩王,谁在洛阳胜出他帮谁。若司马伦能胜,对大将军和义军弟兄都是大好消息,若司马颖胜出,就必须考虑和官府两路开打了。”

    义军地盘的局势也相当不好,冀州几郡需要快速光复,新收复的中山国兵家属都在中山郡,义军还得往东打,否则这群中山国兵没心思作战。

    “依众将之见,如今该向何方拓展地盘?”

    将军府的仆役们送进来更多的油灯,这让厅屋内光亮许多。

    “打下赵郡全境,再攻克邺城,也让官府知道知道咱义军的厉害。”

    “向东打中山国、河间国等地,趁幽州无主,一举攻克幽州以为屏障。”

    “不如打巨鹿郡、信都县等地,再往南打邺城。”

    军吏们议论纷纷,虽然有不同的主张,但几乎所有人都支持先打冀州、幽州、邺城等地。

    这些地方富硕,士族也多,打下来后义军将士们能分到更多的赏钱,尤其是邺城,很多军吏恨不得下一战就撺掇大将军打邺城。

    打仗便是为了抢城内的美妇、豪府、财物,放眼周围大城,也就邺城最值得一抢。

    王弥最后一个提议,“大将军,不若先光复赵郡、常山郡、中山郡诸县,等南边局势明朗,再大举南下。”

    他也主张南下攻占邺城。

    义军将士来源复杂,但大多数人都是奔着荣华富贵来的,攻下邺城大抢一通才是他们想要的。

    李昊盘算了下日子,高声道:“那就定了,先打中山常山两郡,再转头南下。”

    义军在井陉关前缴获了不少攻城军械,改造一番正好拿来攻邺城。

    打下邺城后,即便是坚守孤城都能牵制住不少的晋军兵力,到时候李大将军才有空带兵去太原盆地收拾那堆乱摊子。

    众军吏喜笑颜开,个个出声拍大将军的马屁,造反不就是为了抢大城嘛。

    议定军略后,他们挨个儿告辞离开,李昊又唤来将军府辖下的营缮司郎中李晃、税课司郎中张仁等官吏,详细询问他们执掌之事的情况。

    张仁乃李矩的一位管家仆人,能写会算,为人老实没啥官架子,用他催督各地赋税、矿课纯粹是因为义军没有人才。

    各地劳役归营缮司管辖,李晃回禀的第一件事便是井陉煤矿里的士族成员。

    “义军囤积的煤够多了,打造武器甲胄还是以木炭为佳,请大将军下令派士族成员去绵山里砍树。”

    他哥哥执掌营造甲胄的虞衡司,煤炭炼铁造出来的甲胄太脆,铁匠们为此抱怨了很长时间。

    李晃将其中缘由给大将军解释清楚。

    “这个你看着办,将矿工们用途变更记录在案就行。”

    李昊挥手表示同意。

    “大将军,之前有位迎义军追上南逃的马氏族人的赵忠兄弟,跟着我当差数月,办事相当得力,为人又有主意,是赵郡无田正户出身……”

    张仁想要举荐这位得力属下,但说来说去讲不出为赵忠请官的话。

    “这人识字吗?若是识字给个官身,跟到我身边管武器甲胄,若是不识字就跟着楼权那些人读一段时间的书。”

    义军新官吏几乎全靠中高层军吏、官吏举荐,而能写会断之人最差也是寒门士族,普通百姓只能靠上战场用命挣军功才能往上爬。

    为了扭转这种形势,李昊先前把楼权等部分肯合作的士族成员聚集起来,办了个通学馆,让没念过书的义军官吏闲暇之时就在通学馆进修进修。

    “赵忠不认识字。”张仁腼腆一笑,“我替他拜谢大将军了。”

    说罢俯身在地拜了一拜。

    义军的官吏相当匮乏,他们这几人要管的事实在太多,李昊让他们捡紧要的回禀,一桩桩说完事都到半夜三更天了。

    之后各回各家,大将军去了自个儿住所后洗漱一番,到北屋准备恶战数场后再行歇息。

    北屋内仅仅点了一盏油灯,听到动静的武宪英自床榻上翻身,轻柔一笑后起身,先关了房门,而后走到夫君身前,双手娇滴滴搭在大将军肩上,又一路滑下去解开袍服的系带。

    “好人,今夜说什么也得温柔些,妾可受不住郎君……”

    她话是这么说,身体却若即若离,用动作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李昊呵呵一笑,双手抱起武宪英,将她掷到榻上。

    此女身形中等、五官娇媚,难得的是细枝结硕果。

    “郎君不要,啊~”

    她趴伏在床榻上,下腰撅屁股,鏖战了数刻钟。

    许久之后,李昊躺在榻上,享受着武宪英的按抚。

    “郎君,我父也实心为义军做事数月,是否为我父封个官身?”

    拖延片刻后,武宪英吞吞吐吐,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此女挑的时机不可谓不好,义军刚刚大胜,正是用人之际,武智能把自家坞堡经营成元氏县巨富之一,也算有点才能。

    “等打下巨鹿郡吧,看看他在巨鹿郡收集的军情如何。”

    武宪英大喜,给大将军的按抚都用力许多,李昊被她的柔荑带起兴趣,又将她按在榻上,开始新一轮征战。

    ……

    十一月二十号,巨鹿郡巨鹿县。

    巨鹿郡设立于秦朝,初设之时辖县三十有余,西汉一朝减到二十县,东汉再减五县,到如今,巨鹿郡仅辖八县。

    巨鹿县便是巨鹿郡南端,其西方八十里地便是冀州治所信都县,西南方一百三十里地便是邯郸城,而邯郸城正南七十里地,便是邺城所在。

    义军在中山国的开拓相当顺利,由于大量国兵向义军投降,中山国诸县里居然有主动为义军开城门之人,当地的士族能逃的也几乎逃走了,义军清查田产时都轻松许多。

    唯一不好之处便是逃走的数十家士族带走了他们的私兵、荫户,还裹挟走了不少给他们耕种的正户,这让中山郡的丁口下降不少。

    占据中山郡五县后,两万一千余名义军将士便掉头南下,一路攻占巨鹿郡七县之地。

    到如今,拿下巨鹿县、信都县等地后,便可南攻邯郸、邺城等大城。

    “巨鹿县不比高邑县、信都县,此郡郡治在廮陶县,巨鹿县其实不大重要,士族仅有魏氏、耿氏、贝氏、张氏数家,有几家的族人已经拖家带口逃走了,剩下私兵加起来,约莫有一千余人,此城之中最多有一千五百持刀之卒。”

    一身两当铠的武智站在诸多骑马的义军军吏前,为众人介绍巨鹿县城内的情况。

    他的军情与义军斥候探查到的相差不多。

    东汉时巨鹿郡的郡治就迁到了廮陶县,巨鹿县由此大为衰落,远远比不上冀州治所信都县,也比不上一百五十余年之久的冀州州治高邑县。

    当然,这几地的士族其实还能细分,高邑县兴起于东汉时期,当地士族对晋廷的忠诚远不如信都县的士族。

    巨鹿郡本身又在东汉末年经历了黄巾之乱,太平道首领张角三兄弟便是巨鹿人,因此此地的士族崛起时间大多不到百年,连高门士族的边都摸不着,勉强算是中等士族。

    “此城城墙也就两丈高,相当多的垛口还是泥砖砌成,城内守军必无多少坚守之心,请大将军许我劝降,说不定有奇效。”

    到最后,武智如此请求。

    他和女儿一直保持了联系,知道攻占巨鹿郡是他在义军中获赐官身的最后希望,于是南攻之路一直表现的很卖力。

    义军在井陉关外打退了几路晋军后,内部的凝聚力空前提高,有些被俘虏的士族成员都开始主动示好,在义军军吏、官吏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是种好现象,李昊特地嘉奖了数名表现优异的士族成员,并赐了员外郎、主事等官身。

    当然,由于地盘的扩张,原先的官吏、军吏职衔升得更快,最早的那几名五百主都升了校尉,李祥、卢嵘等人甚至还加了中郎将的官职,各管三名校尉。

    大将军挥了挥鞭子,示意身边亲兵给他牵一匹马过来,免得去城下劝降的武智显得太过寒酸。

    这位原先的坞堡帅躬身拜谢大将军后,翻身上马单人前往巨鹿城下劝降。

    “放箭,都给我放箭,射死这个逆贼。”

    城头之上的魏姓县令喝令属下兵卒射死这个贼兵。

    但巨鹿城内的兵卒大部分是士族私兵,小部分是他最近用城内武吏抓来的壮丁,会用弓的基本都是士族私兵。

    没有逃走的士族族长见义军来势汹汹,都存了几分带兵投降之意,他们在晋廷本就混不出头,听说李大将军允许士族带部曲参战,跟着接连大胜的义军也是种出路。

    “不如魏县令先走一步,若我等与大将军谈妥,魏县令这颗脑袋保不保得住得看大将军之意。”

    名为耿波的士族族长被属下私兵簇拥着,提议魏县令自个儿逃走,免得见了血后他们和魏家不好交往。

    “你等皆是无心无肺的畜牲!”魏县令伸着手指头挨个点着不愿与义军死战的士族族长,“好好一座县城就这样被你们拱手让于贼兵之手,等我带兵回来,必有重罚。”

    魏县令还想放几句狠话,但瞧见对面私兵不怀好意的眼神后,只敢用手指连点数下,才带着自己亲随快步下了城头,从另外之门骑马离开。

    县城内的武吏、被他派人抓来的民夫是决计不会跟着他逃走的。

    在魏姓县令逃出县城不久,义军就入驻了巨鹿城。

    两万义军将士南下的消息也飞速在南边各县依次传开,留守邺城的左长史卢志等人早就接到了军情,原先卢长史只考虑如何守得住邺城,义军摆出了攻城据地的架势后,他便不得不改变战术了。

    邺城都督府内,率领兖州军援助成都王的王彦等人与留守的王府掾属济济一堂,商议如何破了眼下这局。

    “成都王仍在司州与赵王对峙,若邺城被围,将士们必定没有心思入洛阳大战,人心思归,成都王胜算便会下降不少。”

    王彦率先分析情势,此时信都、邯郸等城都在晋廷手上,若能联络这些城池的县令郡守,还能节节抵挡南下的李氏贼兵。

    他身边的王敦连连点头,“可派兵搜刮乡野间的坞堡,命士族带私兵入县城协助御贼,只要各城内聚拢到三五千兵卒,贼兵便要一座一座打过来,拖也能拖到成都王率大军回援。”

    卢志思虑着这二人的提议,派兵驻守北方各城池,那邺城内的兵卒必定要分出去不少。

    独守邺城一地,还是分兵驻守贼兵南下路上的各处城池,这让左长史相当为难。

    “邺城乃成都王麾下将士心中挂念之地,不可有失,被围城都会动摇军心,王刺史所言在理。”

    中尉费立也劝谏卢志分兵北上,再迟就来不及了。

    “也罢,请王刺史带兵驻守邯郸城,请费中尉带兵驻守信都。”

    卢志见他俩都挺有主意,便派他们北上御贼。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557452/1111097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