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最新章节免费下载 > 第1333章 巅峰过后即落幕

第1333章 巅峰过后即落幕


港岛娱乐圈兵强马壮,邵老先生意气风发,虽然他从心底“瞧不起”艺人,但港岛的娱乐事业蒸蒸日上,他也由衷升出极大的满足感。

        “刘琅,港岛就是亚洲的娱乐中心,现在港岛回归在即,这些明星以后就可以随便进入内地了,到那时候才是港岛娱乐文化的巅峰时刻,呵呵,内地可比不了呀!”

        邵老先生万分得意,在他看来内地的娱乐文化是比不了港岛的,之间有着巨大差距,从演员、导演、制片以及制作流程来说都差的远,唯一制约港岛娱乐事业发展的只有市场,港岛本土市场也就六百多万人,一部电影能买出两千万港币的票房就是大获成功,一张唱片超过五万张就是白金,就这成绩在刘琅眼里真是一文不值,圣唐公司出品的电影就没有低过一亿美金票房的,唱片更是每张都超过两百万张。

        说到底还是市场的原因,即便除了港岛本地市场外,东南亚地区也对港岛娱乐非常追捧,但这里人口也不多,加起来也就千万规模。

        论市场,没有哪个地方比内地多的了,就是美国为差着数量级呢,以前没有回归时,港岛的明星从来没到过内地开演唱会,大多数的电影和唱片都是以盗版的形式在内地传播,这帮明星在内地的名声虽然响亮,实际上就是在“瞎吆喝”,没有多少利益。

        现在要回归了,内地广阔的市场马上放开,到那时,港岛的众位明星“杀入”内地,在内地可以发行唱片和电影,本土明星怎么抵抗?

        想到这些邵老先生真是得意得很。

        刘琅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可他没跟老先生说实话,八九十年代的确是港岛娱乐文化的巅峰期,但巅峰期就预示着距离衰败也不远了,事实上也是如此,等进入新千年后,港岛的娱乐江河日下,再也无法恢复往日之荣光了。

        其实就在此时,港岛的音乐、电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原创不足、盗版肆虐、盲目追求效益,一刀刀捅过去早就千疮百孔。

        九八年谭校长对金曲奖发出一声叹息,他说:去年挑选出来的成绩较佳的歌曲的五十首,其中三分之一‘不堪入耳’,这个现象实在恐怖,这些歌曲已经成了鸡肋,九九年黎天明宣布退出歌坛,预示着轰轰烈烈的天王时代渐渐偃旗息鼓。

        另一方面,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台湾的发展,港岛在文化自由上的绝对优势也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渐渐被赶超。

        当大陆这边开始制造茂宁、杨小英等初代市场化偶像歌手,通过《弯弯的月亮》实现反向输出,出现诸多个性十足的摇滚歌手时,港岛歌坛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差距在缩小,甚至比他们还要多元化的信号。

        就在今年,也就是九六年,内地的中戏、北影招了一群好学生,他们是资本涌入影视市场前招的一批人,基本功尤为扎实。钱和人才的到位,促成了影后影帝不断涌现。

        也是在现在,八十年代全国人看同一部港台剧的景观不复存在,听到一首港台歌就兴奋得睡不着的人也没有了。

        翻过千禧年,电影电视也好,流行歌曲也罢,两岸三地,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谁也别想充大个儿,即便是f4这样的爆款,也难独领时代风骚。

        最终,曾被四大天王占领的地盘在一轮又一轮的新陈代谢中,全线被大陆新势力取代,城市商场里贴的是大陆新生代明星们的海报,乡镇的发廊里放的也不再是港岛歌曲。

        除了内地崛起之外,湾湾这边也开始弯道超车,就在港岛的原创歌曲运动成为闹剧之时,任先齐却凭借《伤心太平洋》等源自岛国的歌曲蹿红。

        带有欧美元素的新鲜音乐也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实现对港岛的全面碾压,出现了hiphop风的周洁伦,以摇滚乐队形式出现的五日天、信乐团。

        而港岛却依然只能怀念黄家驹,很难再对湾湾实现文化输出,当年盛况一去不返。

        此后港岛歌坛也试图再造当年“天王争霸”的盛景,其中之一就是进行“四小天王”的排位,流传较广的版本是谢庭锋、陈亚希、陈奕寻、顾天乐,他们是港岛娱乐事业但新生带。

        结果这几个人大部分都不务正业,除了陈奕寻外其他三个人不是天天闹绯闻就是搞“摄影”,要不就是在把自己晒黑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总之就是不好好唱歌表演。

        渐渐的,港岛在中华区的娱乐地位衰落下去,等到了新世纪更是“惨不忍睹”,港岛本地的歌曲和电影成了小众化的代名词,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成就。

        主要原因还是内地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和文化的崛起。

        在八九十年代,港岛属于发达经济体,在华人世界中处于经济和流行文化的顶峰,加上商业操作流畅的娱乐业,自然影响力极大,单方面影响大陆。

        后来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眼界开阔,港岛作为一个城市的人才储备自然就不足了。

        经济方面,当内地市场逐渐放开后,港岛那几百万人口的小地方在拥有十几亿人的庞大市场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娱乐事业就是为了赚钱,你是为了迎合十几亿人口的市场还是几百万人的市场?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前者了,这就让原本扎根与港岛本土的文化不再具有吸引力。

        想想看,充满了暴力的古惑仔,鬼神横行的僵尸片能够在内地上映吗?

        所有行业都是跟着资本流动的,资本才是王者,那些港岛本土导演和演员纷纷和内地合作,说是两地合作,其实话语权都在内地,港岛不过重在参与而已。

        另外还有人才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个现象更明显,二十年后,那些活跃在港片一线的港星都多大年纪了,什么刘福荣,梁家灰,梁朝为,都是年近半百的人了,二三十岁的新生代根本担不起重担,反倒是内地,十六七岁的“未成年”少年都层出不穷,甭管有没有能力,反正出道就有大批的拥趸。

        年轻一代如同韭菜一样一茬茬出现,中生代更是如日中天,什么“四大花旦”,什么“四小花旦”,大量的演员让观众们都有了审美疲劳,在艺人如此众多的形势下,整个行业都蓬勃发展,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情况下港岛哪里有机会?


  (https://www.baishulou8.net/xs/295034/2020624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