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成农门娇娇女,随机开挂旺全家 > 第二百四十九章 来之不易的亲情

第二百四十九章 来之不易的亲情


每个人的气质都有不相同,掌柜的心下已经有了适合她们的饰品,一连吩咐了好几个小厮去取来。

上了热茶,女眷们一个个淡定的坐下说说笑笑的喝茶,掌柜的正想去奉承几句,还没开口就被一同来的男人们叫去。

“掌柜的,这个簪子可否拿出来让我仔细看看?”

“还有那个珍珠耳环。”

“那对玉镯我也想看看。”

没想到到男人们对首饰这么感兴奋,掌柜的压下心里的疑惑和奇怪,有求必应,把提到的饰品一一拿出来。

张长福垫着脚看,“好精巧。”

赵老二翻来覆去的查看着手里的发簪,想着自己能不能做出来。

鹿鸣小声的对赵亦茶说,“掌柜的以为爹爹和伯伯们是来挑选的,其实他们是来偷师的。”

“肯定在想着回去能不能自己做出来。”

赵亦茶赞同的点头,“而且看簪子和看耳饰我能理解,你说陈伯为什么要拿一个玉镯子?”

鹿鸣想了想,“陈伯在跟着爷爷学做木头镯子,上次做的那个他很不满意,可能是想着木头不好做,直接做玉的?”

反正开出那么多翡翠,打一只手镯也没啥。

赵亦茶盯着陈景之又换了一个玉镯看,想着有几分道理。

“但是玉石比木头更难雕琢吧?”

鹿鸣挠挠头,“反正都是镯子。”

“上次陈伯做的镯子被爹爹和二伯嘲笑了一两天,估计想一雪前耻。”

赵亦茶拍手夸赞,“妹妹的成语用得真好

。”

鹿鸣谦虚的摆摆手,“略懂一点点。”

首饰也买的很顺利,掌柜的拿来的饰品都很适合每一个人。

赵苗苗和赵亦茶还多拿了一套。

赵老三拿着一套金饰问到鹿鸣的时候,鹿鸣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那个金项圈和金镯子那么粗!她还是个小娃娃,脖子和手不该承受不该承受的压力。

闺女拒绝,赵老三只得遗憾的作罢。

赵老爷子盯着一套金饰看了半晌,挣得赵老太同意,偷偷的给掌柜的说装上。

这一趟花了不少银子,掌柜的报数的时候,饶是有心理准备,赵老太也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这么贵,都够在柳街买下一间大铺子了。

陈景之拿出一张银票,被赵老二重新塞了回去。

“哪儿用得着你花钱。”

加在一起的银子多,自己的媳妇和闺女自己掏钱,分散给银子倒是每家都能承受。

赵老爷子乐呵呵的掏银子,赵老太眼睛一瞪,“你哪儿来的银子?”

“私房钱?”

赵老爷子笑不出来了,求助的看向几个儿子。

赵老大他们几个哪儿敢帮腔,一个个看天看地,就是不去看赵老爷子。

三个棒槌指望不上,赵老爷子只能求助陈景之,陈景之背锅,“师娘,是我放在师父这儿的,碎银子我放不住,只好麻烦师父帮我保管。”

赵绵绵和赵苗苗一人一边挽着赵老太胳膊。

“娘,爹什么样子你还不知道,他怎么会藏私房钱。”

“嘿嘿,正好我带

了银子,我来出。”

赵苗苗的话转移了赵老太的注意力,“你这丫头,再怎么也轮不到你出银子。”

赵老太转头教训赵苗苗,赵苗苗乖巧听训。

赵老爷子长舒一口气,要不说女儿是小棉袄呢,多贴心呀,不像三个棒槌,一点忙也帮不上。

赵家三兄弟爽快的付银子,想想着把娘和妹妹的那份付了。

赵老二拦着两个兄弟,“你们给闺女们付了银子,娘和妹妹的我来。”

赵老大和赵老三挽起袖子讲道理,谁也说不服不了谁。

孩子们在背后指指点点,又开始了,抢着买单的戏码虽迟但到。

陈景之趁机付了银子,被钻了空子三兄弟矛头立刻指向陈景之。

陈景之淡定的收起找回的银子,先一步指责,“你们孤立我?”

一句话气得赵老二跳起来用胳膊去勒陈景之的脖子,“你小子就会这句?”

陈景之熟练的躲在赵老太身后,“说好的一家人,你们为什么不带我?”

赵老太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下意识的护着陈景之,“老二,你做什么?不许欺负景之。”

赵老二更生气了,扬言回去要和陈景之一绝高下,被赵老太瞪着眼威胁了一顿后气呼呼的闭了嘴。

赵亦茶捂着肚子笑出泪花,“伯伯们比我们小孩还要幼稚。”

陈景之站在奶奶后面耀武扬威,殷勤的给赵老太锤锤肩膀。

鹿鸣眼睛弯成小月牙,她非常明白陈伯的心情,就像她一样,想来陈伯

的原生家庭也不好,在家没有体会到亲情在赵家体会到了自然格外的珍惜。

买过了首饰,已经到了饭点,正好就在隔壁的餐馆吃饭。

李秀秀和赵绵绵饶有兴趣的研究者菜单,自己家也开餐馆,对别家的餐馆就更感兴奋了。

取其长避其短,不仅仅是味道,别家的经营模式也可以学一学。

一直在逛街没机会问胭脂铺子的事情。

既然是陈景之的长辈,肯定是要去摆放的,总不能空着手去。

“景之,咱们是什么时候去拜访你那位长辈?”

陈景之说道:“等老大和老三考完了就去。”

“我已经去拜访过一次了,本来老爷子想过来的,听到还有两位学子,怕打扰了他们,就说等考完了在好好见见。”

“是我的舅老爷,外祖母的亲弟弟。”

这是陈景之第一次说起家里的事情,其他人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认真听着。

“我娘嫁给我爹后,外祖父和外祖母因为一次意外都去世了。”

“我娘经受不了打击,大病了一场,在我三岁那年因病离世,第二年我爹另取了新夫人。”

“外祖家人丁稀少,逐渐落寞,我爹没在和外祖家走动。”

“爹忙着他的仕途,新夫人生下弟弟妹妹后没人再管我,我顶着大公子的名号,新夫人也没苛待我。”

“只是独自一人长大着实孤独,我十岁那年,舅老爷来找我了,我这才有了长辈照顾。”

“舅老爷命途多舛,现在

只有一个小孙女在身边,五年前从京城搬来临安城居住了。”


  (https://www.baishulou8.net/xs/2555203/1111088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