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君子之谋 >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灾之殇(一)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灾之殇(一)


  皇帝的一句话,让两人间的氛围冷到了极点。

  玉太后抚了抚手上东海罕见的翠玉戒指,也不说话,垂了眼帘,敛了眼底的情绪。

  年近六十,保养得宜。那张雍容华贵的脸上,展现的永远是玉家嫡女的孤傲与不屈。

  只是多年后宫朝堂的争斗,磨去了她的棱角,为这种孤傲不屈镀上了一层岁月的沧桑。

  “许久没有人提起络陵了……”

  玉太后一声长叹,随后传来衣摆摩挲的声响,该是站了起来。却止了络陵长公主的话题,提到了她此行的目的上来。

  “皇子封王之事,本该皇帝决定。如若您不喜,换一个便是。”

  有宫女垂着头上前替太后抚了抚衣摆,玉太后则看向皇帝隐忍深沉的脸,眼中闪过一丝悔恨又无奈的神色,不知她悔的是什么、恨的是什么,无奈的又是什么。

  “这事朕知道了,太后也请回吧,毕竟不如当年,还请保重身体。”说着便有宫女撩起珠帘,伴着一身精致、妆仪威严的女人往外走。

  行至外间,见得三人行礼,太后也是表情恹恹,略略一点头便出了御书房,朝着武英殿外怡乐宫的方向行去。

  邱敏汉见玉太后的次数屈指可数,先前几次隔着珠帘,但觉气势非凡,想必年轻的时候也是手段了得。

  不然也不会从先帝的一众妃嫔中脱颖而出,在只生了长公主的情况下,扶植崇政帝上位,成为这个皇宫中最为尊贵的女人。

  可今日偶然听见的这三言两语,又觉得她这一生极其苦悲。

  年幼时背井离乡,远离幽州玉西族地,淹没于后宫三千佳丽之中。好不容易熬到了正宫皇后之位,唯一的女儿却客死他乡。

  直到崇政帝上了位,玉家的这位嫡女达到了人生权势的顶峰,却与名义上的“儿子”貌合神离、关系微妙。

  努力了一辈子,最终只换的“太后”一个虚名,也不知夜深人静一人独处时,她可会觉得不值与后悔?

  “两位殿下、邱大人,里面请。”

  宫人为皇帝换了茶,得了旨意,请外间的三人入内。邱敏汉连忙收了飘忽的神思,凛了凛心神,随着两位殿下朝内走去……

  ------

  “朕方才看过爱卿关于淮禹两州农耕春种、抚济救助的折子了,条理清晰、缜密有理,又结合了江南之地农田户政的民情,着实是良策!”

  几人入内时,皇帝的脸色尚且阴沉。不过一瞬,竟是笑着赞起邱敏汉的春耕之策,但叫三人心中皆是一紧,有些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淮禹两州三灾齐发,朕初闻之时也甚是震惊。”话语间意有所指的瞥了眼老二。

  秦君逸闻言连忙垂下头,一副不敢直视的惶恐模样。

  三灾齐发——其中匪患之祸,两江总督宋广德逃不过玩忽职守、欺上瞒下的罪责。按道理秦君逸也该担份责任,只是不知为何皇帝今日处理江南之事却是连他一同召了过来。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网推荐:

  />

  崇政帝说着将龙案上那本澄黄的折子随手放置一边,又从另外一边取了本赭红色的,递给一旁随侍的强公公。

  强公公会意,连忙取了走到三人的面前。

  秦君逸皱了皱眉,不明所以,却是接了折子一眼扫过。阅至一半,眼中寒意渐起,待读到最后一句时,已然是一脸的疾色。

  站在一旁等着的强公公复又接了过,再按顺序递于另一侧的靖阳王。秦君璃也是迅速读过,惊骇之色溢于言表。

  “也幸得邱爱卿得力,一趟江南之行,堪堪两月便助得两地流离失所的百姓渡过难关、重返家园。有卿如斯,国之所幸、民之所幸呐……”

  “都是微臣份内之事,当不得殿下谬赞。”高高在上的那位不吝夸赞之词,但叫邱敏汉心里七上八下,连忙垂了头行礼。

  递上去的折子写的什么内容,他最是心知肚明。能在这种情况下笑着夸赞自己,这位崇政帝的性情可真是不一般的难测!

  但站在一旁的羿王和靖阳王却实在是笑不出来。

  邱敏汉的折子,并非众人揣度的那般,列了证据和罪名,弹劾淮禹两州由上至下的枉顾民生、贪鄙成风。

  而是仔仔细细、一笔一笔详细估算了此次江南重灾带来的影响——首当其冲便是对本就不甚充盈的国库的影响。

  此次秋汛凶猛、来的措手不及,因河堤溃决、官员指挥不利,两地受灾范围一度扩大到了淮禹地域的七成。

  根据邱敏汉一行三月在江南的所见所得,农田淹毁的数目约在一万九千八百万亩,导致了八万万担的粮食因抢收不及而颗粒无归。

  光是这一块,粗略估计下折合白银就约莫是一万万两,影响两地秋赋三千万两。

  再加上救济灾民,国库已经下拨的三百万两,和来年秋收前春夏两季所需要的抚济支出,直接的、看得见的损失便有五千万两之多。

  当然,这五千万两中还不包括重修水利、筑桥修路所需要的庞大经费。

  照这个算法,目前南秦国库一年的税赋收入,怕是都不够用来填淮禹两州的这个大坑。

  甫一看到邱敏汉折子上的数字,崇政帝是始料未及、又惊又气。坐下来想想之后,更是觉得脊背发凉、头胀欲裂。

  江南水利年年修葺,户部下拨的经费动辄就是上百万两。平王总是吹嘘淮禹两州如何民生安定、农政得当,如今却连区区一个秋汛都抵挡不住!

  天灾人祸,哀嚎遍野。淮禹作为南秦的粮仓腹地,作为南秦最为富饶的地方,就算国库再是空虚,就算皇帝再是无心国政,也不能置、不敢置百万民生于不管不顾。

  秋收已过,年关愈近,各州郡的税银陆续抵京。

  户部尚书唐中隅有意偏向平王,压着各部提报,连提都不敢提明年国政预算之事,唯恐皇帝一怒之下撤了他户部尚书的乌纱帽。

  可邱敏汉这么一道折子,不仅让江南两州天灾最直接、最严峻的一面暴露出来,还将唐中隅直接推向了风口浪尖。


  (https://www.baishulou8.net/xs/1324/39731668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