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朱温灭唐 > 第161章、大齐军议(二)。

第161章、大齐军议(二)。


  尚让知进退。

  虽然他知道这次领兵之责定然会落在他身上,但他还是首先将黄巢推在前面。

  此次凤翔联军是以大唐京城四面行营都统郑畋为帅,就必须引起大齐的重视,因此太尉尚让就是最佳的人选。

  黄巢看着尚让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尚公此言在理。”

  黄巢又微思片刻郑重的说道:“既然如此,此战就辛苦尚公。”

  话音刚落黄巢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刚荣升为大齐新宰相的孟楷问道:“孟公以为如何?”

  孟楷赶紧上前施了一礼说道:“圣上英明,尚公作战勇猛,统兵有方,吾不如矣。故此战统帅交由尚公乃是十分正确的事情。臣一定为尚公做好战前准备。”

  孟楷并无与尚让争抢主帅的打算,他刚刚用计做掉赵璋,跻身于宰相之列,他还有许多要紧的事情处理。因此对这领兵打仗一事已经心思淡化了许多。

  今日非同他日。

  当时义军西进途中,孟楷与赵璋、尚让屡次争夺先锋,皆是为了给自己增加筹码。毕竟当时大家都能看的出来,黄巢推翻大唐朝廷,建立新朝是势在必得的事情。

  那时候谁的战功多,谁就能抢占先机,,为自己在新朝谋取合适的位置。

  最后结果正是如此。

  西进途中,尚让左军所获最多,战功最盛,因此尚让能够受封太尉,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眼下大齐朝已然建立,再领兵作战就是一件苦差事,虽然战后也会有缴获,但还是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现在孟楷接了赵璋的差事,只需要在长安城杀杀人,就可有足够的好处可得,何乐而不为。

  “好。”黄巢起身说道,“那西面大军就为征讨军,以尚公为帅。”

  “臣遵旨。”尚让躬身说道。

  至于征讨军的兵马人数最后在孟楷的建议下定为五万众。

  义军初入长安城时,义军言之有六十万众,但毕竟是虚数。而今长安城中有数万人马戍守,还有在乾县挖掘皇陵的数万人马。

  因此实际上能够为尚让调配的人马也就只有五万。

  但在众人看来这已经足够。

  大唐镇军是什么样的战力,如今他们是清楚的很。所以他们有这份自信,以五万之众应对郑畋十万众。

  “而今西线征讨军已经定了下来,那依尚公、孟公之意,东线又该如何安排?”黄巢看向尚让、孟楷问道。

  其实,今日朝会所议军事,只需尚让、孟楷及其他六部几人就可,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文武百官皆召集过来参议。

  但黄巢决意这么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即使大唐朝廷四面围攻大齐,他们仍是有能力来应对的。

  这是在安军心。

  同时还有一层深意,就是黄巢在检验人心,他想从众人的议论中来分辨大家对大齐的忠心度。

  圣心难料。

  黄巢平素虽然很少面见诸臣,但他却没有闲着,揣摩人心就是当下黄巢最为喜欢做的事情。

  苦于平素没多少机会,黄巢并没有来检验他的判断。而此次大齐朝面临的危机刚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听到黄巢这么问。

  孟楷看了一眼尚让,然后谦卑的笑着说道:“尚公请。”

  只是尚让却从孟楷的这一笑中看到了异样。

  尚让愈发的感觉到现在的孟楷让他有一种看不透说不明的感觉。

  就像时下,若是以前孟楷怕是早就跳了出来要与尚让争这统帅一职,可眼下他竟然主动退让,而是让尚让先来。

  虽说尚让是首相,自应如此,可是在巨大的利益跟前,又哪能管那么多呢。

  尚让收起心思然后看着黄巢说道:“回圣上的话,时下东面杨复光作乱,虽人数不过三千,但不能小觑之。我军亦派出一支精锐之师,前去将其剿灭。”

  尚让将刚才黄巢所说重复了一遍。

  “正如圣上所说,应严厉斥责忠武军周岌还有蔡州刺史秦宗权共同出兵应对。”尚让继续说道。

  “尚公所言甚是。”孟楷附和道。

  “那依尚公之意,此路偏师又该如何安排?”黄巢问道。

  “回圣上的话,臣以为.....”

  “圣上。”

  尚让话还没有说完,就看见孟楷上前一步抢话道。

  “哦,孟公有话说?”黄巢问道。

  孟楷朝着尚让施了一礼然后看着黄巢才正声说道:“圣上,对于东线用兵,臣有点想法。”

  尚让内心极度不满,刚黄巢让两人发表意见,孟楷退了一步。如今他刚说了两句,孟楷却又跳了出来,这实在是有些可恶至极。

  但尚让最终还是压制了内心的怒火。

  “哦。”黄巢轻轻挪了挪身子说道,“孟公直说无妨。”

  孟楷面色含笑的说道:“刚圣上与尚公认为东线应对杨复光只需派一支偏师即可,臣也是极力赞同的。而对于这支偏师的主帅,臣有一人可推荐。”

  站在堂下仔细聆听黄巢对话的朱温忽然间就心跳突然加快。

  他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孟楷顿了顿继续说道:“圣上,臣以为东线大军的主帅由朱温担任最为恰当。”

  果然,朱温的预感再次得到验证,孟楷竟然将他推了出来。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顿时就开始交头接耳。

  对朱温之名,众人多是有所耳闻,在西征途中,朱温就屡立战功。特别是前段时间朱温成功劝降诸葛爽,更是引起朝野震动。

  因此当孟楷将朱温提了出来后,众人心中都是诧异万分。

  朱温是有这个资格的,但偏偏这话是从孟楷口中说出的,这就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朱温同样是心里疑惑不解。

  他没有想到孟楷为何会这般说话。

  朱温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又听到尚让说道:“回圣上的话,臣以为不妥。”

  孟楷笑了笑没说话。

  黄巢看着尚让不解的问道:“尚公为何如此说?朱温不正是出自你麾下,你对他也是了解万分,他是否有这个能力,想来尚公最是清楚不过。”

  “圣上,臣并不是否定朱温之能,只是臣已经决意让朱温再次随臣西征郑畋。”尚让老实的说道。

  朱温站在众人之后,此时仍旧是无动于衷。

  这种场合,若非皇帝召唤,还没有他擅自讲话的机会。

  黄巢沉吟片刻又看向孟楷问道:“孟公,朕想听听你为何会推荐朱温?”

  孟楷微微笑着看了一眼尚让说道:“回圣上的话,正如尚公之意,朱温乃是出自他麾下,他对朱温十分了解。正因为此,臣才以为朱温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孟楷在朝堂之上缓缓说着他的理由时,朱温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此次东西两线并举,共同应对大唐军队的反攻,可以说是大齐朝建立来的第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当然尚让的西线征讨军是此次军事部署的重中之重,但并不就是说东线就无关重要。

  与之相反的是东线同样重要不可忽视。若是东线兵败,大唐军队就可经武关,过商州然后直入长安,那时对长安的威胁也是十分严重。

  “朱温之军事才能,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是知晓的。臣之所以愿意推荐朱温,也是从朱温成功劝降诸葛爽一事上有了启发。”

  “经此一事,朱温不仅有了与大唐军队作战的经验,又有了如何与大唐军队谈判的经历,可谓是文武双全。时下我军主力放在西线,故而派遣朱温去东线,就可很好的与大唐军队交手,或许还可以再为圣上创造一个神话。”

  孟楷大言不惭的说道。

  而此时的朱温却是忍不住的想要破口大骂,孟楷此话虽是在赞扬他,但十分阴险。

  成功劝降诸葛爽,那不仅仅是因为朱温的永宁军作战勇猛,成功的震慑住了诸葛爽。

  关键的还有一点就是诸葛爽本就是墙头草之人,他能够清晰的把握住时机进而为自己讨来最佳的利益。

  可是对于大唐其他各路藩镇之帅,朱温自知他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去说降一个又一个。

  黄巢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意动。

  “臣听闻朱温在东渭桥所做深得民心、军心,既锤炼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又颇善于治理地方。臣上次推荐朱温为同州刺史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孟楷继续说道。

  “尚公言之,意欲将朱温带在身侧,用为西征大军,在我看来不是最恰当的做法。”

  “朱温之才能在于独立为军,为圣上开疆扩土,而不是一直将其带在身侧,尚公你说是吗?”

  孟楷看着尚让问道。

  朱温心里惊诧万分,他没有想到孟楷已经对他这般了解。虽说仍有偏差,但距离事实也是不远。

  想到此,朱温心中也是冒出阵阵寒意。他知道入了长安城两月来,孟楷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没有想到已经精明到这种地步。

  对于孟楷之言,尚让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朝着黄巢施了一礼说道:“臣一切谨遵圣上吩咐。”

  孟楷所言正中尚让要害之处。

  尚让是知道朱温才能的,故而才打算在这次西征途中继续将朱温带在身边,用为先锋之军,却没有想到孟楷跳出来打断了他的设想。

  而且尚让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黄巢已经意动。

  于是他就选择将最后的决定权交给黄巢。


  (https://www.baishulou8.net/xs/1279552/10983537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